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新闻详细

国徽制作设计小故事

 1949年,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有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国徽的设计与选定。国徽作为一整个大国的象征性标志,也是一整个民族的象征性标志。一个微乎其微的国徽包含了一个国家的整体风范、精神面貌等,需要设计师的雄厚功底,设计国徽是极其考验设计含量的一个活。

 

 

林徽因是我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林徽因不但作诗很优秀,而且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建筑家。为我国古代建筑的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当然,林徽因在对我国国徽的设计上也下了不少功夫。1949年林徽因身体带病为国家悉心设计国徽。历经辛苦设计的方案却没有通过,最终周总理的一个提议让林徽因顺利完成了国徽的设计,那么周总理究竟提出了什么样的建议呢?

 

 

林徽因遇生平贵人

 

 

林徽因,1904年出生于一个官臣世家。祖父林孝恂虽然出身进士,却对新学十分崇尚,对家里子女的教育特别开朗明快。祖父林孝恂的长子是林徽因的父亲,他的次子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其中之一。

 

 

林徽因在这样的官臣世家里面长大,自然从小就接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四五岁的时候,姑姑就给她启蒙教育了。稍微大一点,在虹口爱国小学就读。从此小小的林徽因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她就读于教会兴办的培华中学。在她16岁的时候,担任北洋司法总监的父亲带着她游历欧洲,就在这场欧洲游历的过程中,她遇到了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两个人。

 

 

其一是她的房东。她的房东是一名女建筑师,十分精干、独立、有十足的才华。于是林徽因就特别佩服她的房东,对房东有着特别崇拜的感觉。

 

 

女房东看着林徽因是一个漂亮又勤奋好学的小女孩,就时不时教林徽因一些和建筑有关系的知识。林徽因也十分爱学,对建筑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从此,林徽因就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必定要学习建筑方面。

 

 

其二就是徐志摩当时徐志摩一样在英国读书徐志摩是林徽因在父亲的引荐下认识的徐志摩一表人才才华横溢,林徽因被徐志摩深深吸引。由于徐志摩早已经有了家室,才让林徽因不得不放手。但是徐志摩还是带领着林徽因走进了新诗的领域。

 

 

回国以后林徽因在读书的同时认认真真的为将来留洋学习建筑做着准备她是一个对诗很有天赋的人和徐志摩的新月社活动十分频繁时常发表一些新诗她写的诗清新温柔富有豪情逸致像极了人间四月天就是凭借这些诗词她慢慢的升起来了而她下定决心要搞建筑的建筑大师身份也刚刚开始了

 

 

林徽因——为建筑开始奔波

 

 

1924年,林徽因和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一同赴美国留学。他们留学于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梁思成在大学里主修的建筑学,但是建筑学院只招收男生,万般无奈下,林徽因只好主修美术学,把建筑学当成兴趣爱好去选修。林徽因凭借着自己对建筑学浓厚的兴趣与热爱,修读完了建筑学的所有课程。

 

 

日久生情,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两个人相互照应着。两个人相爱了。1928年,梁思成大胆地向林徽因提出求婚,并且林徽因也欣然接受了。两个人有着相同的爱好——建筑学。结婚后两人共同游历、考察欧洲的建筑。1928年八月,两人一同回到中国,两人同时都被聘为东北大学建筑学教授。东北大学的校徽也是林徽因设计的。

 

 

在东北大学当教授的两人依旧不忘考察中国古代的建筑。1930年到1945年,两个人亲自踏遍了中国的十多个省,几乎两百多个县,对古代建筑考察了三千处左右。他们考察过的地方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都大大提升了,就比如说,五台山佛光寺等建筑,就因此得到了更大强度的保护。

 

 

岁月不饶人林徽因由于长年累月的四处奔波摧垮了自己身体患上了严重的肺病肺病的情况不稳定时好时坏。抗日战争结束以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妻两人回到了北京,任教于清华大学。

 

 

林徽因接重任、设计国徽

 

 

1949年,新中国即将就要成立了。周总理下定命令要对国徽做出设计,向各界征稿,也命令中央美术学院和清华建筑学院分别成立一个国徽设计组。在清华任教的林徽因无疑成为了清华小组的一员。海内外各界接到此征稿,也都纷纷前来投稿,但结果却都不太理想。最终,中央只能把此次征稿设计的希望寄托在这两个小组上。

 

 

对国徽的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个小小的国徽里要呈现出国家的整体面貌以及全部既要庄严大方又不能沉闷老套在接到这一任务之后林徽因和梁思成两人反反复复的研究此时林徽因的病在逐步加重她依然坚定地说“我不能上前线,现在这个机会我不能放弃。”

 

 

经过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努力,林徽因等人设计出了国徽。国徽以五角星为主题,中间有一个红色星,外面一圈围着四个五角星,最外边有一圈红色绸带,十分富有气息。但是由于文人气息过于浓厚,中央审阅判了不合格。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的国徽,是以天安门为主题,也被判为不合格。

 

 

许多事情一次不可能做的十全十美,总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完善和改进的,最终才能取得优秀的结果。特别是对于设计行业来说,需要不断探索、研究、改进,更需要花费许多心血。林徽因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气馁尽管身体带着重病她还是鼓着气继续设计着国徽

 

 

她和中央美术学院小组合作,把天安门、齿轮、五角星等元素汇集到一起,重新设计了一个方案。此方案交上去审阅后再一次被判为不合格,被打回来。林徽因也觉得少了点什么东西,但就是想不出来,周总理一句话让林徽因瞬间醒悟。

 

 

在周总理第一次看到林徽因等人设计的不合格样品后,他提出了一个合理的建议:“要是加上稻穗和麦穗就好了。”周总理的这一提议使林徽因等人豁然开朗。

 

 

当时,新中国成立之前,老百姓久经战乱,我国经济的不发达,加上金黄色的麦穗,可以给人们一种希望的光芒,承载了以后的日子,可以丰衣足食。

 

 

之后林徽因在改稿的时候就加入了麦穗的设计。最终,结合所有好的提议和想法,把五角星、天安门、齿轮、稻麦穗等为主要元素。在这一次的审核上,评委们都有自己的意见,大家犹豫不决。

 

 

但是李四光老先生和周总理十分欣赏林徽因设计的国徽,认为林徽因设计的国徽更为符合新中国的要求。最终,在1950年,这个方案全票通过,国徽正式敲定了。

 

 

敲定后,毛主席欣喜若狂,连连陈赞,说:“我们的国徽终于敲定下来了。”1950年9月20日对国徽公布了进行了盛大的颁布,也代表着我国过会的正式诞生。

 

 

林徽因和梁思成终于可以把心里的弦松开了。林徽因原本就带着病的身体,此时更是虚弱不堪。劳累过度的林徽因坚持不住了,在病床上倒下了。

 

 

可以说,如果林徽因和梁思成没有参与国徽的设计,我们很可能就看不到这么生动形象、寓意饱满的中国国徽图案。我们在面朝国旗洪亮的唱着国歌,向国徽宣誓的时候,永远都不能够忘记,像林徽因和梁思成一样,在幕后默默付出、奉献着自己一生的人们。

 

 

这位才华横溢的林徽因,为自己所热爱的建筑行业受尽了风霜,在诗歌上也是大有成就。林徽因聪慧绝伦,又可以写诗歌,又可以忍受艰苦的生活,不得不令人佩服。所谓“林徽因是人间四月天!”周围的人对林徽因都十分友好,宠着她。有些人说她是运气好,其实所有人的成功都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天赋。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身带重病,拖着病恹恹的身躯,努力的钻研着怎样才能把国徽设计的更好。因为她与病魔战斗,在安安静静中不慌不乱的,井然有序的坚持着,才使得一生获得如此多的成就,为世人所铭记。

 

 

结语

 

 

国徽是一整个民族的缩影象征着新中国成立的自信和伟大力量。国徽作为一个国家的徽章,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象征之一。林徽因在接受了周总理的建议后,在国徽上加上麦穗,使的国徽更加完成。

 

 

而林徽因本人,在国徽设计过程中付出的心血是有目共睹的,即使拖着病弱的身体,她也没有一刻想过放弃,这种对祖国的热爱,全部倾入进对国徽的设计,使得许多人感动不已。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