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新闻详细

疫情下,警徽在熠熠闪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无情来袭,医护人员和公安民警便成了这道防护线上最前沿的抗疫战士。当一个家庭里,有两个人要义无反顾地冲上前线,担当淋漓尽显,辛苦不言而喻。安徽省宿松县公安局民警队伍中就有这样的五对“警医夫妻”。 

  张星、余璐:用妻子照片哄儿子 

  “妈妈在医院上班。”“妈妈马上回来。”128日晚上8点多,宿松县人民医院胸外科护师余璐趁着任务间隙,用手机给家里拨通了视频。视频那头,她一岁多的小儿子不停地嚷着:“找妈妈去!找妈妈去!” 

  127日早晨,余璐接到抽调命令就一直驻守在医院参与疫情防治工作,没机会回家,只能利用晚上空隙时间通过手机与家里联系。 

  余璐是宿松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指挥室主任张星的妻子。今年春节,张星本想趁着妻子轮休时间,到岳母家拜年,但却突然接到县局停止休假通知,并被县局抽调到疫情防控情报指挥专班,开展疫情防控有关工作。 

  

  127日中午,张星正在处理手头工作顾不上回家,突然接到妻子电话。妻子说,她被单位抽调到特殊病区参与疫情防治工作,要吃住在病区,这段时间回不了家,叫他赶紧将她的衣服及洗刷用品送到医院来。见余璐一天没回家,两天仍没回家,她的小儿子便向照看他的奶奶成天吵着要妈妈。思想开明的奶奶,知道她在忙碌,不能打扰,也就不管孙子怎样哭闹,都没有拨打一个电话,独自想着各种办法哄孙子。张星下午下班回到家,小儿子仍在哭闹,无奈之下,他从抽屉里拿出与妻子拍的结婚照、工作照来哄小儿子,说妈妈就在这里呀!想亲妈妈就把照片放在嘴边亲一下呀! 

  晚上,小儿子一直将余璐的一寸照抓在手心,连睡觉都舍不得放下。 

  而此时,余璐在医院忙得不可开交,给病区消毒,给收治的患者测体温、吊水、打针…… 

  

  其实,余璐也放心不下幼小的儿子,从儿子出生到现在,她是第一次长时间离开他,但职责所在,使命使然,她不得不抛开家庭的一切,全身心扑在工作上。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我和孩子在家等你回来……“那天晚上,一向不爱发微信的张星,忍不住截下妻子与儿子的聊天视频,发到了朋友圈。 

  王俊、张晓蕾:午休时间为忙碌的丈夫送去饭菜 

  武汉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后,宿松县公安局第一时间成立“一部、一办、九专班”疫情防控指挥部,该局治安大队三中队指导员王俊被抽调到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文件、通知、方案的起草,以及上级工作指令的上传下达等工作。 

  

  124日(大年三十)起,王俊就一直忙碌在单位。125日(大年初一),其在宿松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当护士的妻子张晓蕾,中午下班回家吃饭,左等右等,见丈夫迟迟不回,便拨通丈夫电话,得知丈夫为了赶工作情况汇总进度,准备在单位泡方便面吃。她急忙将家里的饭菜装进盒子,自己骑车送给丈夫。之后,骑车径直赶回医院上班。 

  春节期间,张晓蕾也一天都没闲着,她工作的耳鼻咽喉科,每天接诊的急诊患者比较多。126日晚上,轮到她上夜班,当晚八点多,科室收治了一名鼻出血患者,她配合医生给该患者止血后,又在病房里忙着给患者吊针、观察病情、健康宣教等工作,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一点。 

  

  “每次打电话给他,他都说自己在忙在忙,没等我将话说下去,就匆匆挂掉电话,初二晚上,外面找不了一辆出租车,我就打电话叫他开车送我去上班,电话刚打通,他就把电话挂掉了,后来,我只得走到医院。”张晓蕾说,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身为医院护士的她和身为警察的丈夫,都必须各自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据了解,王俊、张晓蕾夫妇为了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在春节前夕就将5岁的女儿送到了乡下,交给父母照看。 

  石磊、沈莉静:儿子写日记表达思念 

  本来正月初三跟妻子一起回老家看奶奶、外婆,没想到……”今年春节对石磊一家来说,注定是个不一般的新年。石磊是宿松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四中队指导员,妻子沈莉静是宿松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护士长。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这对年轻夫妻每天都忙碌在各自岗位上。 

  

  “哪里发生交通拥堵,哪里就有交警疏导交通的身影。”从19日起,石磊和同事就一直忙碌在守护春运道路交通安全的路上。除夕晚上,他还是轮班回家吃的年夜饭。 

  石磊介绍,因为疫情防控工作,今年春节,队里调整了勤务工作模式,将工作重心由保畅通转向防事故,以及配合相关部门检查武汉牌照车辆及武汉返乡车辆,同时协助乡镇落实交通管制措施。四中队管辖的区域涉及八个乡镇,最远的乡镇距离中队40多公里。每天石磊都要带领同事采取边巡逻边疏导交通的方式,深入各乡镇开展路面执勤工作。为了做好交通疏导工作,每天他都要步行2万余步。春节期间,多是阴雨天气,他经常在雨中疏导交通,有时一站就是两三个钟头。 

  

  对收治的每个发热病人,测体温,询问详细信息,了解其接触人员……这是沈莉静从正月初一上班以来,每天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宿松启动疫情防控工作后,她就被抽调到医院发热门诊,参与分诊工作。和丈夫一样,春节期间,她每天都在医院忙碌着,根本无法顾及家里两个幼小的孩子。 

  在电话采访中,沈莉静告诉笔者,因为疫情防治工作,医院取消调假,全员上岗,原定利用正月初三的调休时间陪丈夫去乡下看望他奶奶、外婆,只得取消了;大年三十晚上,他跟丈夫一起吃完年夜饭后,就再没见过面,两人都是通过电话互诉平安、互道珍重。 

  “今天,爸爸妈妈又去上班了,只有我、妹妹和奶奶在家,爸爸妈妈好多天没和我们一起玩了……”这是石磊在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写在日记里的话,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一个6岁幼童对父母的思念。 

  祝青、石敏:五年不在一块吃年饭 

  今年大年三十,宿松县公安局复兴派出所副所长祝青和同事像往年一样,早早守候在辖区小孤山风景区,但工作任务与去年不同,这次不是维护景区治安秩序,而是为了防控疫情,劝阻游客、香客上山。 

  自去年腊月二十八至今,祝青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大年三十,为了劝返进入小孤山景区的每一位游客、香客,他从上午一直忙碌到次日凌晨一点,嗓子都喊哑了。在连夜返回派出所的路上,他和同事接到群众报警:复兴街某小区内一辆四轮电瓶车着火。随即,他和同事驱车径直赶到火灾现场,会同当地群众开展灭火救援工作。晚上,北风呼啸,燃烧过的灰烬借着风势,四处纷飞,由于长时间奋战在救援现场,他和同事全身上下都沾满了灰尘;大火被成功扑灭后,已是凌晨三点。 

  

  “祝青是我所年轻民警的榜样,他对工作充满激情,春节以来,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每天在应对接处警的同时,还要对辖区的各个行业场所进行监管检查,严防发生人员聚集活动,同时协助镇村干部摸排武汉返乡务工人员,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有时为了做好每一项工作,要忙碌到深夜,但他从不叫苦叫累。”复兴派出所所长刘毅介绍,祝青为了方便家在外地的同事回家过春节,主动承担了春节期间的值班备勤工作。 

  

  与此同时,他的妻子石敏也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石敏是宿松县人民医院儿科护士,大年三十以来,她每天忙着对发热的小儿患者测体温、做雾化、物理降温、落实分诊等。据了解,自2015年俩人结婚以来,因为工作原因,春节从未在一块吃过年饭,每年大年三十,祝青都要去小孤山维护秩序,而她也要到医院上班,越是过节,两人越忙。俩人最愧疚的,就是没能在春节抽出时间好好陪双方的父母,春节能够有时间走亲访友是他们最大的奢望。 

  陈浩、刘燕:妻子怀孕仍坚守一线 

  “疫情不退,有家不回。”这句话用在陈浩、刘燕夫妇身上一点不为过。从124日至今,陈浩和妻子刘燕为了抗击疫情,始终坚守在各自岗位,表现了一名警察和一名护士对职业的担当。 

  30出头的陈浩,是宿松县公安局柳坪警务室民警;刘燕是宿松县人民医院内一科护士,两人的老家都在外地。柳坪警务室管辖的柳坪乡,与湖北交界,疫情防控工作十分严峻。为阻断疫情传播通道,从正月初一起,陈浩就带领辅警会同相关部门,在辖区柳坪村与黄梅县柳林乡交界的松梅亭路口设卡,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并逐村开展巡查工作,一旦发现茶馆、棋牌室、商铺等场所有聚集娱乐的群众,立即予以劝返,同时做好接处警工作。 

  

  正月初一下午3点,警务室接到报警,邱山村瓦雀组有人打架。他和同事迅速赶到现场。经了解,系两个村民因停车发生肢体冲突。现场调解中,当事双方的情绪都十分激动,拒不配合调解。陈浩就将两人带到村委会,会同村干部调解,仍不奏效,于是将两人带到二郎派出所警民联调室进行调解,仍未果。晚上11点,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又连夜开车将两人送回家,准备次日再组织调解。两人也许是被陈浩对待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所感动,表示接受调解。 

  而远在县城工作的刘燕,不顾怀孕八个月的身体,每天从这个病床忙到那个病床,从这个病室忙到那个病室;给病人测温、换药、打针、抽血;对下不了病床的病人,她就给病人倒尿,擦洗身体;对检查发现有发热的病人,就询问其发热原因,有何接触史;判断有疑似疫情的,就分诊到发热门诊或感染门诊;从早到晚,她挺着大肚子从病房进进出出。 

  

  陈浩介绍,妻子刘燕也是一个工作狂,结婚5年来,每年春节都是在医院度过的。为了让两人安心工作,今年春节前夕,远在淮南的父亲赶到宿松,将5岁的儿子接到淮南过春节。 

  陈浩说,他和妻子最大的愧疚是5年来,一直没回淮南陪老人们过春节。现在,两人最大的愿望是希望明年春节能抽出时间回老家过年。 

  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节,许许多多像陈浩一样的公安民警,许许多多像刘燕一样的医护人员,为了更多家庭的团圆,而牺牲自己的团圆,忘我的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平安与健康。这不仅仅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更是一种责无旁贷的担当! 

在线客服